持续坚持八种思维助力学校事业新发展

期次:第28期    作者:科研处 陈从显   查看:31


  今年暑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复旦大学暑期领导干部培训班,聆听了领导专家关于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研管理等相关领域的辅导讲座,到一大会址等地接受了现场教育,激发了对学校事业发展和本职工作的一些粗浅思考。
  当前,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纵深推进,思想观念与视野认识的提升拓展首当其冲。处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潮当中,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日益深化,实现学校各项事业有序快速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坚持“1345”办学方略和目标任务,构筑 “一优两特”发展布局,强基固本,发展特色;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滨医特色的医科大学发展之路;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管理系统运行和功能组合,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提升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开启现代医科大学建设新航程。笔者认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现各项工作的创新突破和有序高效,需要持续坚持八种思维。
  一是坚持对标思维。对标就是坚持高标准,“见贤思齐”,主动确立学习标杆,对照先进的思想观念、管理措施,聚焦自身发展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制约事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上,在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借鉴和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汲取智慧,借力发展,以势如破竹的发展劲势,快速组织行动,形成工作的关键性突破。要坚持动态对标,不同的发展时期,对标不同的学习标杆,既不好高骛远,又能有效激励。要能够在对标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不足,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摸清家底,整体推进,形成有效发展合力。既要有整体的对标,又坚持具体领域的对标,用榜样的力量和成功的经验带动发展,用对标的力量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创新思维。无论是站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宏观视角,还是在学科专业等具体的纬度,都需要立足现有资源和优势,大胆设想,科学求证,不断创新理念、手段和方法,在不断创新的量变基础上,达到质变的创造。诸如我校以高度的人道主义责任担当开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先河、内陆高校建立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以及有些高校在选择新上专业时,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补足本地高校的专业缺项和短板,顺利获得立项,等等。创新,需要坚持守正,做好继承;创新,需要审时度势,抓住消纵即逝的机遇,独辟蹊径;创新,呼唤担当,呼唤对事业的执著与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创新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地标新立异,胸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热忱,以创新促进发展,以创新引领进步,达到事业发展之目的。
  三是物化思维。在高等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些无形,比如教学方法、管理理念和经验、校园文化传统、发展特色和优势,等等。要实现这些无形的传承和发展,彰显优势和特色,促进交流互鉴,需要将无形用有形表现出来,固定下来。把口口相传的和只可意会的,变成说得出、看得见和摸得着的。这个过程就是物化的过程。特别是用来凝聚共识和行动的发展优势和特色,更需要物化。在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职责的过程中,工作物化的有效形式可以有:高层次的科研和教学平台、教材建设、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好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标准和做法,成果展示平台和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等等。特色优势彰显着事业的高度。我们要尽快实现优势、特色的细化凝练和物化建设,让物化的存在支撑优势特色;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行业建设的标准制定,掌握一定的建设话语权。
  四是时空思维。推进事业发展必须将视野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考量。从历史的视角观察学校事业发展和布局,看待不同发展时期的表征及其原因,看学科与专业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发展趋势,对比标杆院校在相同时期的发展逻辑和举措,探索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学科专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的发展规律,为当前的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将这种“比较发展法”运用于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在时间的维度里,科学把握事业发展的规律,促进事业发展;在空间的维度,要了解当前的发展阶段对整个事业发展和目标实现意味着什么,如何应对这一时期的困难和瓶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方位。坚持较好的时空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政策要求,明确努力方向和社会需求,加大开门办学、开门办专业、开门搞科研的力度,在融入社会中汲取发展的力量。
  五是数据思维。规律往往隐藏于数据当中,数据思维是依据数据来思考,从而助力决策的思维方式。数据可以总结规律,也可以预测未来,指导工作,数据思维既是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方法论。工作会产生数据,管理也依靠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掌握家底,挖掘潜力,指导下一步工作。例如,掌握研究者的科研状况,就可以依据数据进行科研画像,了解他的研究成果学科分布,层次水平,了解成果合作和学科交叉情况等等。
  六是矛盾思维。矛盾是促进发展的内生动力,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正确的矛盾研判,明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把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发展千头万绪,要树立事业发展的矛盾思维,善于抓主要工作,抓住引领事业发展的“牛鼻子”,找准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点,用矛盾分析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撬动推进事业发展的杠杆。
  七是问题思维。树立问题思维,就是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且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树立问题思维,不是发现问题后的退缩,更不是牢骚满腹,而是以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直面问题。坚持问题思维,努力解决问题,要坚持正确的立场,以服务学校事业长远发展、服务师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长远与当前、个人与集体、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不断化解事业发展路上的 “绊脚石”,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八是育人思维。落实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四个回归”,就要坚持“育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的职责使命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坚持育人思维,就是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真正把大学当成“育人”的大熔炉,每个人都要为之“添把柴、加把火”。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任彦申曾说,教育就是用现有的人才培养人才。大学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应当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认真面对学生、教育学生,于细微处、于无声处润物育人。我们一边做好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工作,一方面也要做好管理思政,服务思政等各项工作,确保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事业发展,理念先行。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行为方式。除了上述的八种思维,现实工作中我们还运用着大局思维、科技思维等等各种思维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促进着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修炼,铸就坚定的思想政治品格,注重理念更新和工作创新,不断强化制度改革,促进工作流程的科学、规范和顺畅,助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为学校事业新发展再添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