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车时代

    自行车时代   朋友圈里弟弟又推送了一条信息,图文并茂,一条柏油马路蜿蜒向前,路边开满鲜花,配了一句: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个人又骑行去了,沿着黄河岸边,沿着十里荷塘,一路畅行,有时东,有时西,几乎每天20公里,乐此不疲。   今年国庆节回老家,弟弟带我去了一趟十里荷塘,说我不经常回老家了,老家周边都修建的很美了。这次是开车去的,弟弟有两辆车,一辆面包车拉货,一辆哈弗走亲访友。坐着弟弟的哈弗,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就在老家的南边,翻过黄河大坝不远就是了。还真不错,虽然荷花已残,但其他花卉依然艳丽,尤其满坡的黄菊花,满坡的一串红,因为面积大很是惊艳。沿路边的格桑花,高高挑挑的,在微风中摇摇曳曳,也是一副妖娆娇美的模样。荷花仙子的雕塑在喷泉中被阳光照着,闪着洁白的光。弟弟说,他每天都要骑车进来转一圈,门口值班的都认识他了,笑说十里荷塘都快成了他家的了。每天一趟,熟门熟路了。弟弟说他现在血压也不高了,走路感觉很轻盈。他劝我也该健身了,抽时间骑骑自行车,到大自然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是挺好的。弟弟是比以前瘦多了。因为这几年体重见长,血压升高,学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吃药就变傻,脑子木木的,所以,他就又买了自行车开始骑行起来。骑行已成为这几年健康养生的一项优选活动。    学车时,痛并快乐着   是啊,说起自行车,我已经十几年没有再骑过了。但是第一次学骑车的印象却记忆犹新,就像在眼前一样。想想竟是40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还上小学,因为父亲在公社里当会计,家里早就有自行车,大金鹿的,在我眼里就是个大家伙。之前因为个头小父亲不让学,等我高出自行车一大截时,就无论如何都要学骑自行车了。看着父亲骑车那么自如,我也觉得不会很难。可是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自行车,我都差点被那大家伙拽趴下。我趔趔趄趄的推着自行车去场院里练车,因为脚蹬子总是打我的腿,我只好尽量侧着身子走。第一天只让我学会推着走,父亲还不放心地在后面扶着后座,走了几圈我就累得不想学了,把自行车交给父亲,两手一放,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父亲又自如地骑上车,腿撑在地上,等我跑几步蹦上后座我们就回家了。第二天不死心又开始了,父亲说一开始要先学会遛,遛好了再开始学骑就简单了。我双手使劲抓着车把,右脚踩在脚蹬子上,左脚使劲往后一蹬,没想到自行车蹭一下就出去了,吓得我一下就撒手了,自己和自行车都摔倒在地上。这一天又在失败中宣告结束。   不是周末没法学车。等到周末又开始了,这次不是父亲陪着,是大哥陪着。我小心翼翼的学着遛车,一遍又一遍,蹿上蹿下的,把我哥累的呼呼喘着粗气。看我遛的比较远了,身体也能贴在车身上待一段时间了,大哥就告诉我可以试试骑上。我个头不够高,只能踩在中轴上才能骑上车座子,刚开始找不到中轴,只能低着头去找,等找到了自行车也快停下了,就再开始使劲蹬着遛车,好不容易把腿蹁过座子,屁股坐上了,脚够不到脚蹬子,光顾着看脚蹬子在哪里,大哥急的直呼抬头抬头看路看路,我哪还顾得抬头啊,脚蹬子都找不到了。车子又要停了,我赶忙跳下来。俩人又累又饿,哥说咱先不学了,回家吃饭吧。回到家一放松,散架了,下午说啥也不去了。   又隔了一周,叫上大哥又去了场院。相当于重新学,但还是胆子大了,遛也不害怕了,踩着中轴一脚就上去了,就是姿势太难看,骑在车子上就像个大趴熊,因为两脚够不到脚蹬子,只好一脚踩下去等着另一边的脚蹬子自己转上来,我再用另一脚的脚面把脚蹬子带上来再用脚掌用力踩下去,大哥在后面把着后座,一路跑一路喊,抬头看路抬头看路。慢慢的,自行车能走直路了,能骑一段路了。待我骑得有点模样了,大哥撒开手让我自己骑。场院边上有棵树,一直没发现,大哥撒开手了,我看见了,看见了就冲着树去了,大哥急的在后面一遍遍喊着拐弯拐弯,前面有树前面有树。我的天,我看见了那棵树,可我的手就是转不开车把啊。我喊着坏了坏了,撞上了撞上了!就这样,眼睁睁就撞到树上了,咋就这么准呢,满场院就这一棵老柳树啊!人车倒地,车轮翻飞,摔的我啊龇牙咧嘴眼泪汪汪!   至此,我的学车过程就算结束了,虽然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我毕竟学会了,每周末我都会抢着自行车骑一圈,场地也由在场院转圈圈改到公路上走直道了。   学会后,走向更远方   那时小学是在村里上的,初中是在村后联中上的,都不需要骑自行车。第一远是春节期间去了公社大礼堂看电影,我是载着同伴去的,3里多的路,自行车就是快,虽然一路坑坑洼洼,疙疙瘩瘩,还迎着小北风,冒着小雪花,我载着同伴一鼓作气就到了。看的是 《黑三角》,到现在还记得那个老太婆特务阴森森的眼神,从掀起一角的窗帘后射出来,当时可把我吓坏了。那首主题曲到现在还能流畅的唱出来:“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第二远就是去了北镇 (就是现在的滨州市),考京剧团演员。原先去北镇是为了逛街玩,然后去电影院看电影,都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约着走着去。北镇离我们村十几里的距离,我们也走也跑也玩,倒也不觉得累。那时商店不多,也没有太多的商品供我们看,当然我们也没钱买,主要是看一场电影。我们看过的电影有 《尤二姐》《追鱼》等,那时候没有选择权,到了那里碰上什么看什么,也不管是不是戏剧,京剧、越剧、评剧等,只要坐在电影院里,花花绿绿的,莺歌燕语的,有故事情节就行了。那时经常跟着父亲从收音机里听戏,听相声。现在想想不喜欢戏剧都是后来的事情,随着年龄渐大,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再听那些咿咿呀呀扯腔拿调的戏剧。去北镇考京剧团是上初中的时候,几个平时喜欢唱歌的同学一商量就骑车去了,那时的京剧团就在现在的剧场街上,印象中我们几个骑着自行车一直向西走,感觉走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京剧团。在一排平房里一间间的找到报名处,报上名就在一个大礼堂里等着,很多人,有一个大舞台,舞台上已经有人在试唱,人家都是一个个的上台,轮到我们的时候就让我们几个一起上台,让我们其中一个同学起了个头,我们就合唱了一首歌,唱的什么已经忘记了,结果可想而知。等到了滨医上班后一次到剧场街买菜,才知道这就是曾经来考过京剧团的地方,竟是近在咫尺,那种感觉就仿佛把十二、三岁时的岁月一下子重叠起来,一时竟有点恍然如梦。   1981年我上了高中,父母专为我买了新的平把的永久牌自行车,自行车才真正派上了大用场。我们村里只有我自己上高中,还有一个女同学考上了,家里没让去上。邻村有两个女同学,其中一个没有自行车,我们就上学、回家一起来回,二十里的路程,轮流载着。整整一个高一,我们就这样从秋到冬,从夏到秋,共同经历着风霜雨雪。   越行走,越精彩   从高中、大学一直到上班后很长一段时间,自行车都一直陪伴着我。上班后又买了一辆飞鸽牌新自行车,女士专用坤车。开始是在一个职业中学教书,离家4里远,有一次上课碰上下雨,心里发怵,但是必须去啊,我穿上雨衣,骑行在雨中,偶尔一低头,看到路旁的小花小草吸饱了水分,昂着头显得格外舒展和水灵,我的心情倏然间就舒朗起来,还在心里默写了一首小诗。   小家和老家离的比较远,二十里的路程吧,我和老公骑自行车回家。刚开始是骑一辆自行车,路程太远了,以后就每人骑一辆自行车。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下。记得有个夏天,比较热,我们骑到一半路的时候,在一座桥上正好有个卖西瓜的老农,我们就买了西瓜在树下吃。因为没有什么准备,只能让老农把瓜切了,我们一块块的啃着吃,有过路的人总是免不了多看我们一眼。以后,我买了两把小铁勺,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小勺挖着吃,显得文明文雅了许多。   结婚后有了孩子,经常骑车回老家看望父母。每到春天的时候,小路边开满野花,阳光温暖,微风凉爽,抬眼望去满眼都是平展展绿油油的庄稼,这样的景色怎不让人流连。我停下车子,和孩子在路边玩耍,追追蝴蝶,找找菰狄,摘几朵香薰的野花,再吃点小零食,回一趟家也顺便春游了一次。最令人担心的是回自己家时,孩子已是又累又困,在自行车后座上坐不了多久,就开始左摇右晃打瞌睡。刚开始我还一边和他说着话,一边用一只手扶着他。可真等他歪着头睡着了,我就不敢骑了,只好慢慢推着车往前走,看着太阳开始西沉,路上行人减少,只好把他叫醒,我们再高高兴兴骑回家。   后来山地车又时髦起来,我又买了一辆蓝色的山地车。直到21世纪初,大街上还是以自行车为主,偶尔会有一辆小轿车在眼前驰过。2002年,我家买了小汽车,一辆白色的小奥拓,从此我就和自行车拜拜了。后来闲置的自行车都被孩子当破烂换了零花钱。到如今,我家汽车又换了一辆黑色帕萨特,而我却再也没骑过自行车。   近些年,眼见着汽车突增,几乎已是家家户户必备,甚至一家不止一辆,有些家用车奔驰、宝马、凯迪拉克等高等轿车也是随处可见。公路上经常会看到一排排一行行的汽车拥堵着,左右行不得,偶尔一辆自行车无阻无挡的悠然前行,让车里的人很是羡慕。去年冬天,孩子说我们年纪渐大需要锻炼了,就给我们买了一辆健身单车,放在客厅里,有事没事就上去蹬几分钟,感觉总没有在野外在蓝天白云下在微风中畅行的快乐。看着校门口一排蓝色的共享单车,真想骑上到海边转一圈,像弟弟那样,在美丽的海边,吹着海风,听着音乐,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绿色出行,健康前行,是自身需要,更是环境需要。为了有个健康的体魄更好的工作,为了有个金山银山的绿水青山,让我们再重新推起自行车一起快乐骑行吧!   谨以此文敬献可爱的新中国70华诞。

  • 梦与咖啡馆

    梦与咖啡馆   我曾听过一句话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个地方,我也有那么一个远方,它在一间咖啡民宿里。   在微凉的清晨,海风很缓、很轻,卷着咸咸的、凉凉的海水,也伴着清晨微暖的阳光。你伸个懒腰,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它们一股脑地向你涌来,亲吻你刚睡醒而微红的脸颊,涌入你温暖的怀里。你再伸个懒腰说:“早上好”,是对着清风,也是对着阳光,亦或是对着生活问个早安。你收拾完自己,下楼和陌生的人打个招呼,一起听着音乐吃早餐。   或是在慵懒的下午,两三只小猫在阳光下懒洋洋地趴在窗台,狗舍里的小狗伸伸懒腰又睡了过去,咖啡馆前台小巧的音响放着舒缓的轻音乐,而你坐在靠窗的位子,捧着关于旅行的书籍,读罢放下书籍,抿一口手边的咖啡,然后望向窗外:蓝色的天空有云在游走,青葱的小竹林有风在吹动,窗前的小池里有鱼在嬉戏……亦或是在昏黄灯光的夜晚,附近孩子们的笑声越走越近,他们手里提着在海边捉来的螃蟹、鱼虾,脸上带着稚嫩的自豪表情,向大家炫耀着今天在海边的成果。每个人都很累,却又情绪高涨地聊着天。吃过晚饭,牵着小狗沿着海边散步,并没有确定的路线,小狗走到哪里,你就跟去哪里,小狗玩累了,你也跟着回去了。屋檐的灯一直亮着,屋里的灯一个个熄了,一切重回安静……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大冰曾说:“你要相信,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的确有人过着你万般渴求的生活。其实这个小屋的确在,我想要的生活也并不遥远。那描写的生活就是我国庆假期里所度过的。我很意外来到这里,认识了一对热情的哥哥姐姐,他们从北京回来,开了这家有猫、有狗、有人情味的咖啡民宿。   民宿的姐姐曾说这里招义工是要看眼缘的,我也很幸运,博得哥哥姐姐的青睐,来到这里做了义工,免费喝着姐姐亲手磨的咖啡,翻阅着书架上的各种关于旅行的书籍,怀里抱着熟睡的小猫,偶尔去狗舍逗逗小狗……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心里的那个远方,梦一般的咖啡屋。我很幸运我觅得一处慢生活,看着手旁的牛皮笔记本和笔,我想起木心的一首诗《从前慢》,然后不自觉地写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