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理论内涵探索实践策略

——“新时代社会思潮引领与意识形态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览

期次:第29期    作者:文并整理/孙淑文   查看:62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11月11日,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杂志社、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委会联合举办 “新时代社会思潮引领与意识形态前沿问题”研讨会。副院长孙祥军代表学校致辞。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思想道德建设专委会理事长冯刚、《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社长谢成宇,以及省内外30余位专家学者、驻烟高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我校相关领域教师参加开幕式和研讨。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龙主持开幕式。
  孙祥军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建设改革发展情况和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他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希望与行业内专家学者一道,主动研判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向,及时把握社会思潮的热点领域和前沿问题,主动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与调控,使主动引领的过程成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过程,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冯刚、谢成宇也分别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致辞。
  开幕式后,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社会思潮引领与意识形态前沿问题”的研讨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研讨会聚焦新时代社会思潮引领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论、新时代引领社会思潮的价值意蕴和有效策略、新时代引领社会思潮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探索,紧紧围绕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既有系统和深刻的阐述,又有背景资料及实践分析,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本报撷取了部分专家学者发言的重要观点以飨读者。

 


夯实新时代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理论与基础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长期并存、相互激荡趋势更加显著。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冯刚教授提出“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思想理论基础”。他着重强调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几个问题:第一,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理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民族兴衰和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用这个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阐释现实问题、指导现实发展,展现意识形态强大引领的力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号召力。第二,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去,是完善和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要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建设的调节和影响作用,运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规范市场的主体行为,引导市场主体的价值取向,为市场经济制度提供价值支撑,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第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重视和把握文化的作用,要培育中国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在制度机制设计上如何保持内生动力的问题。第四,要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从战略上加强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培育,从战术上加强对思想意识的引领,夯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加强队伍建设,落实责任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长谢成宇教授提出“当前在社会思潮研究中的三大主题”,指出社会思潮的批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研究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是当前社会思潮研究的三大主题,主张要应对挑战,树立大局意识、新媒体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
  中南大学宣传部部长刘建华围绕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宣传策略”问题,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关键是要解决价值认同问题,培养师生形成价值认同需要采用一定的宣传策略和方法,主张采取双面论证、自我卷入等宣传策略,提升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她介绍了中南大学在促进学生话语卷入、行动卷入和情感卷入等方式上的做法与效果,对提升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宣传策略提出建议。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围绕 “新左派思潮的几个问题”介绍了新左派思潮的基本动向、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以及主要问题,明确指出新左派思潮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公正,其现实主张是走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平均主义、反全球化、反市场经济、反西方的倾向,谢教授强调,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过程中新左派容易蛊惑人心、使人们失去判断力。从理论层面而言,新左派思潮是用后殖民主义、后现代的理论来解决当下中国的问题,具有缺陷性;从现实层面而言,新左派思潮提出的主张,无法真正解决中国的现实难题;从国际关系的层面看,新左派以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表达民粹主义思想,将陷中国于孤立状态。谢晓娟教授主张应当站稳立场,加以批判。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大光教授围绕 “社会思潮引领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分析了物质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榜样引领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主张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结合,从欲念、情感、信念三个角度把握社会思潮引领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

聚焦新时代引领社会思潮的价值意蕴与有效策略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这为丰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有利机遇和广阔空间。但也应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北京大学网络办主任、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教授提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个别意识形态倾向及组织行为的思考”,介绍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个别意识形态倾向的现实状况,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与社会现实问题的张力关系,思考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价值本质与现状冲突的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阶级固化的矛盾问题。蒋广学教授认为消费主义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催生了消费信息时代,消费信息时代一方面带来了消费和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解构主体价值,降低主体深入思考的能力、消解主体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智能推送信息的机制下,青年一代有被信息豢养的忧虑,独立思考和严肃阅读被即时满足与单一信息刺激所取代。蒋广学教授主张汇聚凝心聚力的正能量,适应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个别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自才教授围绕 “增强核心意识、维护核心地位”从三个维度上把握核心意识。一是政党核心的形成的条件,既要有群众公认又需要成熟的领导集体的形成。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的形成都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二是增强核心意识并非搞个人崇拜。首先,核心是集体中的核心,这体现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辩证统一;其次,增强核心意识是既要维护个人威望又要维护制度权威的辩证统一;再次,增强核心意识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的体现。三是“增强核心意识、维护核心地位”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提出“增强核心意识、维护核心地位”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必然要求。这个核心是领袖个人、党中央和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三位一体。要实现“四个伟大”,必须增强核心意识,维护核心地位。
  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崔良波从“基于精准提升工程的‘三全育人’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角度,探索如何在多样社会思潮中强化主流思想引领,在个性发展需求中强化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三全育人”体系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
  泰山医学院王斯斯博士从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培养”研究角度,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确立自身在全球文化中的身份认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探索新时代引领社会思潮的方式方法与实践路径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生活的动态反映,有其发生、发展、演变和传播的内在规律。在引领社会思潮、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时度效,讲究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探索。
  济宁学院郭瑞博士从“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考验、启示与提升路径”的实践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面临五大考验,应当认清错误思潮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倡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坚定自身信仰、提升说理能力、深入细致工作,充分利用谈心谈话、主题班会、新媒体运用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范燕燕博士提出“社会思潮传播背景下医务工作者暴力对实习护士专业价值的影响与对策”,论述了研究社会思潮是了解和把握医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医疗场所暴力对实习护士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效。
  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文新教授提出“用人民中心思想引领社会思潮”,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分析社会思潮的现实土壤,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途径和措施,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极左派等社会思潮的价值实质,主张要运用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矫正历史虚无主义的消解性、消费享乐主义的异化性、极左派的偏狭性,最终要落实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破解引领社会思潮的实际困难,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效。
  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淑文博士围绕“泛娱乐主义思潮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指出泛娱乐主义蔓延的客观基础是电子媒介的传播特性和资本的逐利性,其在高校学生中主要表现为青年学生情绪表达的表情包化、交流方式的“二次元”化和叙事方式的图像化,泛娱乐主义的泛滥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消解全面发展能力、瓦解理想信念教育,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应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出相应对策。